千千小说 > 历史: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 > 第100章 黄巢时刻,究竟有多可怕(一)

第100章 黄巢时刻,究竟有多可怕(一)


(新的一天,天幕开启,视频开始)

  黄巢时刻,究竟有多可怕?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作者大家很熟悉,来自于着名的冲天大将军黄巢】

  〈他让我想到一个梗〉

  〈我也想到了〉

  〈黄巢落榜了,直接造反杀了许多门阀氏族,小胡子考美院落榜了引发一战,所以说……〉

  〈所以说要好好关心落榜人员心理问题,万一像他俩儿一样报复社会,那就真的完了〉

  ————————————————

  看到这里,黄巢之后的朝代都陷入了震惊之中。

  怎么可能?那个反叛者起义的理由竟然真的是这样吗?!

  按照历史天幕一贯的风格,这句话很有可能是虚假信息,但万一它是真实的呢?

  为了保险起见!从那时起,每个朝代在科举放榜之后,皇帝都会在榜单下方添加一些鼓励和激励的话语,这些话语让许多读书人心潮澎湃、感动不已,甚至热泪盈眶。

  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皇权的关怀与重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家效力、为民请命的信念。而这种做法逐渐成为一种传统,一直延续下去。

  ————————————————

  【百年后,在浔阳江楼,一位喝醉酒的基层公务员提了两句反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结果被举报,差点就被抓起来砍头】

  〈嘿,这哥们儿谁啊,挺勇啊〉

  〈施耐庵里宋江写的〉

  〈所以这算是施耐庵写的还是宋江写的〉

  〈诶?!!〉

  【这说明黄巢在很早前就是负面人物的典型。

  《水浒传》成书于明代,他老朱家就是搞农民起义发家的。但是对待黄巢显然就像对待阶级敌人一样,提都不能提,否则脑袋搬家】

  【黄巢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太好,基本可以总结为卑鄙的私盐贩子、恐怖的吃人恶魔、毫无人性的屠夫。

  历史评价也是一门玄学,拿曾国藩来说,清朝说他是完人,民国说他是汉奸刽子手,现在能说他治家有方,能文能武是权谋大师,黄巢被黑了上千年,直到种花家才有变化】

  〈所以有反转了?〉

  【黄巢究竟干了什么,让后世的统治阶级耿耿于怀,恨不得把他踩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呢?

  有人说是因为造反,古代造反的人多了去,而且后来的王朝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往往还要拿造反作为例子,证明前任王朝暴虐无道,民不聊生,老百姓是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

  【造反这件事在古代是隔三差五就有,一点都不稀奇,比如很多人吹捧的铁血大宋,农民起义433次,平均每年发生1.4次。但是纵观历史,只有黄巢搞出了格局,搞出了水平,搞出了新知识】

  〈铁血大宋〉

  〈铁血大宋〉

  〈铁血大宋〉

  ——————————————

  望着天幕上的内容,赵匡胤紧紧地闭起了双眼,但心中却无法平静下来。额头上的青筋因为愤怒而不断跳动着,仿佛下一刻就要爆裂开来一般。

  铁血大宋!

  这四个沉甸甸的字如同一把重锤,无情地砸在了赵匡胤的心头,令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青红交加。一种难以言喻的屈辱感涌上心头,让这位曾经威震天下的帝王几乎无法承受。

  终于,赵匡胤再也无法抑制内心汹涌澎湃的情绪,他猛地睁开眼睛,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赵光义!!"  这声怒吼带着无尽的愤恨与不甘,响彻云霄,似乎要将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为之震撼。

  ————————————————

  【大家好,我是丰兄,这期给大家聊聊黄巢】

  【种花家的政治在宋朝以前是被门阀氏族垄断的,有一个词叫五姓七望,顾名思义,这是有5个姓氏、7个望族组建的氏族集团。

  他们主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走向,讲究门第出身的习惯是从东汉开始的,而在此之前,秦朝一统天下后,没几十年就完蛋了,六国贵族被剿灭了一大批,剩下的残党跟随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

  【到了西汉,经过几十年发展,武帝时期,豪强已经有扩大的迹象。武帝一套连招,任用大量酷吏,全国派巡视组大搞推恩令,豪强几乎被连根铲除】

  【武帝死后,国家已经元气大伤,这套路线也维持不下去了,西汉后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为了挽救政治危机,朝野上下出现了一股强劲的改制与更命的思潮】

  【王莽上台后,步子迈的太大,改制的诏令一个接一个,实行井田制,重新分配土地,大地主最多不准超过900亩,改奴婢为私属,不得买卖和任意打杀。

  为了打击豪商,还进行平衡物价,将主要商品收归国家专营,禁止私人铸币,实行币制改革等等。

  这些政策从出发点来说都是很好的,但是政策需要有人执行,官僚和豪族们已经想好对策了,你不是想改革吗?那我们就把水搅浑趁机发国难财。

  而大地主也强烈反对土地政策,公然起兵相抗,整个社会都像火药桶直接炸了】

  【刘秀在反对王莽与豪强的决斗中取得胜利,充分汲取了教训,直道豪强不能得罪,统一国内后,刘秀准备彻查田亩,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各郡派人汇报情况时,陈留郡递来了一封信,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因为在河南和南阳都是皇室中亲功臣子弟,查他们就等于查皇帝自己,刘秀当时也出手过,严惩了在度田中执行不力的河南和南郡的长官们,却引发了波及全国的武装叛乱。

  各郡国的豪强大姓,发动兵长、盗贼等武装力量,攻击代表朝廷执行度田的官员。

  刘秀一看,心里就明白了。知道这件事到此为止,再搞下去就要出大事,平定叛乱后,刘秀回到了家乡南阳郡的张陵,他先是参观了以前的宅院,又去看望刘姓宗室。

  史书记录了皇帝与父乡亲友置酒言笑,其乐融融的一幕。正是因为向家乡的既得利益者妥协让步,光武帝得到了谨信,直柔的美好评价】

  〈我感觉讽刺〉

  〈我也是〉


  (https://www.xxqianqian.com/3564/3564184/1111104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