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战国风云小说免费阅读 > 444 燕军撤退,韩都被围

444 燕军撤退,韩都被围


郑幡认为吃掉一郡之地足够了,没有必要跟风军交战,到时候如果失利的话,就会造成巨大的损伤,燕国也死不起军士了!

由于公子平与郑幡的意见相左,导致接下来的战斗策略迟迟无法决定,到底是前提与风军交战,还是说后撤占领靠近燕国的疆域。

最后燕王做出了指示,出击打溃3万风军后,然后继续向韩国都城靠拢,击溃围城的风军。

郑幡只能执行诏令,10万对3万看似胜率很大,但是绝对不简单,风骑的威力太可怕了,让郑幡记忆深刻,加上风弩的辅助,这可是一场恶战。

很显然公子平并不这样看,公子平认为优势非常大,感觉郑幡有些过于谨慎,一点魄力都没有,难怪接二连三在风军手下吃下大败仗。

郑幡知道劝说无用,公子平只有亲眼见识过风军的可怕才会知晓,如今说什么都没用。

褚良这边让善去带领3万风骑,配合张燕的3万步战,堵住燕军前进的脚步,好让其安然无忧的攻城。

风军已经开始搭建营寨,架设高台,挖掘战壕,由于是都城战役,所以没有必要围三放一,韩国被逼到这种程度上,已经无路可退,就算放开两面,韩军也不可能逃跑,因为没有地方可以跑了,再跑的话,韩国就真灭亡了。

褚良自然知道这个道理,都城保卫战无路可退,韩军必然死守不退,这个时候劝降有用,围三放一毫无意义,当然韩王投降的可能性很小,向宋君宋佳这种的人还是极少,哪有君王社稷都不要,带着金银珠宝逃跑。

韩国都城的状况并不糟糕,军士数量足有6万余人,目前围城的风军也只有6万,守城军士没有劣势,并且都城的城墙高度和厚度,远超一般的城池,配重投石车很难对墙体以及城门造成伤害,加上宽广的护城河,以及足够吃一年的粮草,怎么看风军都没有胜算。

但是都城内的气氛非常微妙,风军或许没有短时间攻破都城的可能性,但是韩国也没有任何的希望,基本上只剩下都城一座孤城了,其他的城池根本没有兵力勤王,风军实际上什么都不用做,只用围城即可,粮草能够吃一年不假,一年之后就不好办了,韩都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褚良反正不着急,慢悠悠的修建工事,安心等待着韩军出城决战,毕竟守没有用,不出来必然是死局,唯有出城一战,方才有一线生机,韩军拖得越久,对于风军就越有利,毕竟一条又一条的战壕挖掘完毕之后,加上大量的器械,韩军连接近营寨都是奢望,半路就要被射倒一大片。

身后的战事,才是褚良重点关心的对象,只要击溃援助的燕军,韩都的士气必然暴跌,到时候劝降的话,说不定有一丝的可能性。

如果能兵不血刃地拿下都城,那自然是最好的事情,褚良也不想无端损失将士,造成太多的杀伤,目前的情况如此明了,只剩下孤城的韩国,根本无力翻盘,一味地死守,只是浪费时间,根本没有办法改变结果。

齐国目前也被易衡派出的使者稳住,齐王也有自己的考虑,韩国已经被打残,说实话被风国吞灭也无伤大雅,并且还能进一步拉宽风国的疆域面积,说实话韩国境内没有雄关险隘,风国吃下韩国后,想要防御他国的进攻非常吃力,到时候让风国吐出来即可,现在就暂时交给风国代为管理。

当然齐王也是考虑到燕国直接与风国接壤,可以让风燕两国消耗一波,齐国坐享其成,没有必要这个时候掺和进去,拯救一个岌岌可危的韩国,在齐王的观念中,韩国和威国早就该亡国了,根本没有必要继续存在。

易衡现在的压力也是很大,由于韩国投降和主动投诚的军民实在是太多了,导致风国的压力非常大,之前占领上党郡之时,易衡由于狠不下心,所以一次性迁走了上党郡数十万军民,光是这一批军民,就让文琼等人很是头疼,数十万的数量,安排起来非常麻烦,要考虑方方面面,如今又多了上百万人,文琼感觉更加难以安排。

易衡想要占领韩国全境之后,直接就地整编,这样一来的话,最为省事,但是隐患也是极大,孙温就提出,如果这样做的话,他国攻击之时,韩地旧军民的抵抗力非常弱,并且其中牵扯到太多的将领和官吏,原地管理的话,可能会叛变,并且叛变的成功率非常高。

所以孙温建议,一大部分迁移进关内,直接填充临渊郡,看似有些不合理,实则最为合理,一来临渊郡乃在关内,别看百万的规模非常可怕,实际上非常容易管理,二来关内急缺劳动力,刚好可以补充到修建运河、官道的队伍之中。

最为关键的乃是容易控制,关内目前塞满100万绰绰有余,完全不存在会出现人口稠密的现象。

易衡认为关内安顿40万军民,蜀郡30万,巴郡30万,剩余的安排到云泽和渠郡,北境方向也需要人口劳动。

上百万人的管理非常麻烦,其中牵扯到官吏和将领的职务变动,对于俘虏的基本免除职务,只是保留户籍,分派到关内耕田或者养老,投诚则是降级或者平调处理,没有官职空缺,就享受相同职务的津贴,暂时空闲等待职务。

易衡也知道这样做有些危险,风国人口中本来就有很大的外移人口,如今又突然多出一百多万的军民,会让人口结构变得很微妙。

易衡经过与相府的商议后,认为限制拥有军职和官职的人群,普通平民的话,没有必要防护得太严密。

嬴影的任务变得相当沉重,除了要监控本国的官员和将领,目前又多了监控韩国官员和将领的任务。

韩飞认为韩国也好,上党郡也罢,黎民百姓反叛的概率很小,上党郡乃是赵王主动放弃,属于被抛弃的一方,说实话要让他们反叛,实在是强人所难。

韩国的情况也差不多,风国目前的政策没有任何问题,又不存在区别对待的问题,除了一部分服徭役外,依然会分配田地,没有给予贱籍,依然是给予农户的待遇,这样的优待政策,韩飞认为只要脑袋没有问题,都不可能叛变,目前的日子比韩国还要好过,为什么要反叛啊!

当任也必须要防备,所以还是得打散,不能过多地聚集在一起,好在风国现在的疆域足够大,关内加上巴蜀两郡,足够吃下迁入的军民。

相府正在紧急的运转和协调问题,大司农风恒对此非常地抱怨,认为君上过于仁厚,这样一来的话,风国的负担将会非常重,没有必要给予相同的待遇,要知道他们可是战败被俘的身份。

风恒的思想代表着绝大多数的廷臣心声,本来就是如此,明明就是战败被俘,包括所谓的投诚,依然是面对优势兵力之时,被迫放下武器投降,凭什么要给这么高的待遇,这让本国的百姓如此想得通。

易衡却认为百姓没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首先并没有侵害当地百姓的利益,其次这是他承诺过的事情,岂可失信于世人。

易衡明白这样做的话,非常损害卿大夫和士大夫阶级的利益,本来风国内部的土地可分配的就不多了,如今又分给韩国军民一大部分,廷臣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

易衡现在只想调和好国内的矛盾,确保国内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强行征伐韩国本来就很冒险,这个时候不能继续激化矛盾。

奈何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为了确保征伐的计划,易衡只能倾斜到韩国的军民身上,毕竟打完韩国之后,易衡还要攻打威国,只能牺牲卿大夫阶级的利益。

此时燕军已经摆好阵势,面对着张燕的3万军士,此时褚良外派的善去,率领3万风骑游走在外,并没有出现在燕军的视线内。

公子平知晓了还有数万的风骑在外,但是公子平认为风骑皆是轻甲,不敢直接冲锋,并且阵型严密的情况下,风骑胆敢冲锋的话,死伤必然惨重。

郑幡很想给公子平两个大嘴巴子,风骑会害怕结阵的步兵方阵?开什么玩笑,风骑如果这么容易抵抗的话,就不会打跑匈奴骑兵了,就连匈奴骑兵都不怕步兵的结阵,更何况凶狠程度更胜一筹的风骑。

善去很是谨慎,主要风国现有的骑兵并不多了,所以善去一直在等待着信号,直到张燕打出旗语后,善去才会加入战场。

张燕对于获得胜利还是非常有信心,并不是盲目的自大,而是燕军的战斗力也就那么回事,10万又如何,别说还有3万风骑辅助,就算没有风骑,张燕也不惧怕燕军。

“弓弩手向两侧移动,长矛手前提,刀斧手拖中,按照旗语进行移动。”张燕开始下令布置道。

数个弓弩营扩散到两侧,长矛营和长戈营则是移动到前军位置,刀斧手没有跟随弓弩手移动,反倒是拖到了中军的位置,这样的布置让公子平感觉莫名其妙。

刀斧手居中有什么意义?公子平认为风军的统帅过于自大,这样的安排简直就是自杀阵型,燕军根本不需要太复杂的阵型,就能完全的击溃。

郑幡看穿了其中的凶险,刀斧手就是诱饵,张燕是在利用刀斧手的特性,吸引燕军攻击,由于两侧的弓弩手,如果攻击中军的话,侧面和后背就会遭受攻击。

前提的长矛手看似也能围杀,但是别忘记外围大量的风骑,合围长矛手的话,自家的阵型会被带得太散,甚至被迫成为方圆阵,这样做的话,机动性太差,很难脱身泥潭之中,风骑可以来回的冲杀,数次之后,郑幡认为己方无法保持阵型完整,恐有溃败的趋势。

对于郑幡指出的问题,公子平认为郑幡完全被风君吓破胆了,眼前只有3万的风军,哪能支持到风骑到来,目前风骑远在视野之外,按照公子平的预估,围杀完毕之后,风骑才会出现,步战阵型都被吃掉了,还怕他纯骑兵不成?

郑幡暗道糟糕,公子平已经下令出击,战鼓开始敲响,燕军首先攻击中军的刀斧手,毕竟柿子都要找软的捏,刀斧手轻甲且武器短小,很难抵挡大军的冲击,并且人数还不少,公子平自然不想放弃这块白给的肥肉。

看似肥肉实在有毒,长矛手和长戈手阻拦了一部分燕军,两侧的弓弩手已经开始射击,眼看燕军上当之后,张燕打出了旗语,发射出了响箭,通知外围的善去动手,可以出动风骑了。

张燕的阵型本来就有很大的问题,长矛和长戈人数就算只有1万,10万人一次性也吃不下来,毕竟武器长度摆在那里,只能说分出几万人可以完全压制,受限于兵种的劣势,单一的长矛和长戈,这种使用长杆武器的兵种,机动性非常差,说白了转向都很困难,但是有缺点就有优点,长杆武器的优势,让其很难被一波歼灭。

由于要压制风军的长戈、长矛,燕军分出了几万兵力团团围住风军阵营,要求逐步蚕食,效果也不错。

风军骁勇不假,但是毕竟是血肉之躯,不可能无视巨大的人数差距,只能说依靠较为缜密的阵型,顽强地顶住了燕军的冲击,败退乃是早晚之事。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建立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目前两侧的弓弩手已经射疯了,风弩之强,公子平早有耳闻,亲自见识到了之后,公子平总算明白,为何郑幡如此的忌惮。

本来公子平的想法很简单,快速的吃掉风军的中军,随后袭杀两侧的弓弩手,在前进之时,只需要向两侧摆出阵型,让排头兵举盾防守,后方燕军弓弩手射击压制,即可解除风军弓弩带来的威胁。

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两侧的兵力已经达到2万人,也就是一边各有1万人,但是完全压制不住风军弓弩手,并且举盾的排头兵死伤惨重,面对强弩攻击之时,盾牌手有些扛不住,举盾的士兵虎口开裂,根本没有办法一直举盾防护,并且盾牌遭受数次射击之中,已经开始解体,裂缝越来越大,很显然无法一直承受攻击。

燕军的弓弩手人数本来就没有优势,并且攻击方式还是抛射,哪有风军的平射迅速,并且燕军弩少弓多,风军弩多弓手,燕军根本没有办法压制,只有被动挨打的份,被射杀的那就一个惨字。

就连最中央的刀斧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下,风军刀斧手跟疯子一般,完全不惧怕燕军的冲击,并且砍翻燕军之后,必然要割掉首级挂在腰间,这就是刀斧手的战功。

燕军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与风军战斗,总算明白风军为何被称为虎狼之师。

易衡其实早就下令过,除非是匈奴这样的外族,否则不用割掉首级,只需要收集耳朵就行,然而很多风军依然保留老传统,不喜欢新方式。

这种悍勇的作风,着实让人胆寒,别说燕军了,就连匈奴都是畏惧三分。

公子平的计划完全受阻,10万燕军如同洪流一般推进到风军的阵型之中,却难以消灭‘脆弱’的风军,陷入僵局之后,燕军的颓势逐渐出现,这个时候风骑已经到来,更让燕军陷入到溃败的趋势之中。

郑幡暗道无知者无畏,都说了见好就收,老老实实撤回去占领韩国一郡之地不香吗?非得带着新兵上阵对战风军,完全就是找死!

眼下风骑已经杀到,继续纠缠下去,必然死伤极为惨重,郑幡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公子平也没有阻止,此时的他面如死灰,没想到被他看轻的刀斧手,居然能迸发出如此强的战斗力,一般情况下,遭受腹背受敌,两面夹攻,早就应该溃败了才对,没想到风军的刀斧手越杀越兴奋,丝毫没有流露出胆怯的情绪。

郑幡也知道很难以理解,这种事情除非亲眼所见,否则都以为是胡说,希望经过此次事件之后,公子平能够吸取教训。

善去可没有留手的想法,别看郑幡下达命令极快,争取到了宝贵的突围时间,但是风骑可不是善茬,焉能放过这等机会。

风骑肆无忌惮地发动了冲锋,并且主动分兵,沿着数个方向进行突进,燕军且战且退,奈何依然无法阻止冲锋,阵型不可避免地被冲散。

刀斧手见缝插针,进入到缝隙之中,强行撕裂了整个燕军,这也是张燕为何要把刀斧手安插在中军的原因,看似找死的行为,实在乃是妙招。

刀斧手的机动性非常强,混战之中,刀斧要比长杆武器好用许多,燕军为此吃了大亏,抵抗刀斧手的攻击很简单,问题就在于抵抗的同时,风骑又一次发动了冲锋。

郑幡果断下令舍弃后军,否则会连累整个队伍,公子平也看出了问题所在,继续放任的话,整个队伍都会被冲散,风军的长矛手已经在前方布置,风军的弓弩手甚至贴近到50步的距离,这可是相当危险的距离,就是吃准燕军不敢攻击只敢撤退。

燕军如果有大量机动部队的话,还敢冲击下风弩手阵营,可惜燕军的骑兵很少,基本上都外派出去充当探马的角色。

大混战下,燕军新兵的劣势开始暴露无遗,无法在相持之下造成有效的杀伤,风军是越杀越骁勇。

眼看就要出现溃败的趋势,郑幡再次力挽狂澜,利用弓弩手拖后的巧妙布置,真就斩断了风军的追击。

没办法张燕不可能无视燕军弓弩手的输出,毕竟风军的人数较少,必须要扑灭燕军远程单位,否则这一路袭杀下去,己方扛不住箭矢的射击。

这样一来的话,郑幡依靠着丢弃一部分弓弩手,勉强逃脱出了风军的追捕,此役损失较为惨烈,燕军人数占优的情况下,损失了三成兵力,也就是3万人,反观人数较少的风军,仅仅是损失了1万人。

这一切还得归功于郑幡反应迅速,果断舍弃,果断撤离,否则燕军溃败之势形成的话,恐怕就是折损7万,幸存3万的大败局了。

公子平脸色铁青,没想到结果这么惨烈,燕军空有人数优势,居然被冲杀成这样,难怪郑幡如此谨慎,一直不想与风军战斗,现在公子平也能理解郑幡的心态了,目前的燕军真没有能力与风军正面交手。

吃了大亏之后,公子平老实了许多,听从郑幡的建议,开始缓缓向燕国境内撤退,准备沿途占领韩国的城池。

张燕也不追击,他的任务很简单,阻止燕军北上即可,至于占领城池这一块,就不是张燕的任务了,况且这些城池让给燕国无伤大雅,本来易衡的目标就是消灭掉北方三国,燕国并不在列表之上。

公子平吃了大亏之后,老老实实向自己父王汇报了结果,没有任何的隐瞒和虚报。

燕王得知战报后,沉默片刻,没有责骂公子平,而是手写一份诏令,让公子平撤回,沿途的城池,能占领就占领,实在不行就放弃。

燕王此刻也是想通了,燕国没有必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应该从大方向入手,风军现在气势正盛,燕国没有必要迎难而上,该退避三舍之时,就该退让,一条路走到黑没有好果子吃。

燕军撤退的信件到达韩都之时,整个韩国的庙堂寂静无声,韩王没想到燕军稍微遇见一点挫折,就作出了撤退的行为,才只是死伤3万而已!这对于燕国来讲,根本算不上太大的损失!

燕王也有理由,凭什么燕国的将士替你韩国的疆域拼命?他可不是什么慈善家,窥探的依然是韩国的城池,如今有便宜不占,还要替韩国解围,这怎么可能!燕王才不会做出这样赔本的买卖。

燕国都撤退了,齐王和楚王更加认为没有必要出兵,就让风国吞灭韩国算了,直接与燕国接壤,也有利于风燕的消耗,对于两国来讲,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事。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xxqianqian.com/3928/3928815/2207700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