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综穿紫宸 > 第102章 遇赦不赦

第102章 遇赦不赦


寿安堂,老太太乐呵呵的看着淑兰,绞尽脑汁的逗弄明兰,而明兰却一副丝毫不为所动的惫懒模样,有些无奈。

  扫到孙女眼下有些泛青,便招呼奶嬷嬷将明兰抱下去休息,这才拉着淑兰道:“我知道你是喜爱明丫头,看着她便想起了你的妹妹品兰,这才得了空就去逗她,可你的身子也不是铁打的。”

  “每天早上要早早的去学堂和长柏几个随庄学究读书,中午回来还得陪着我这个老婆子用膳,下午还要跟着嬷嬷学点茶插花、管家理事的本事,以后还是抽了空子多休息休息,省的累坏了自个儿的身子。”

  淑兰这几年一直由老太太亲自教养,朝夕相处间培养出了深厚的祖孙之情。

  此时此刻,只见淑兰窝在老太太的怀里,宛如亲生祖孙一般亲昵无间,夕阳透过窗户洒落在她们身上,映照出一幅岁月静好、温馨祥和的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两房为着淑兰的前程,在盛维的提议下,将淑兰过继到了老太太那个小小年纪就夭折的儿子名下。

  因此,在这盛府中最受老太太看中的,除了当今太子妃,就属老太太的“嫡亲孙女”——  盛淑兰了。

  这不,还只是豆蔻年华的盛淑兰,每天就忙的跟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可把老太太心疼坏了。

  房妈妈进来时,看到祖孙俩和乐的这一幕,悄悄的用帕子擦了擦眼角,这才捧着一副粉色珍珠头面上前请安。

  老太太见房妈妈满脸笑容的样子,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才将目光转向她手上捧着的珍珠头面。

  房妈妈很有眼色的将头面递给了老太太,高兴的道:“老太太您瞧,这是殿下差老奴给咱们大姑娘送的头面。”

  说完又朝门口招了招手,两个穿着有品级服饰的女官,被小丫换请了进来。

  房妈妈连忙介绍道:“老太太,这两位女官,是殿下赐给咱们大姑娘和六姑娘的,且太子妃还另外选了两个嬷嬷,说是送到宥阳老家去。”

  老太太听了激动的拉着淑兰的手,接见过两位女官后,便让人领着去见大娘子。

  而宸兰在处理完宫务后,招来自己的几个心腹丫鬟,悄声吩咐了几句,便径自回去休息,丝毫没有把吩咐下去就能解决掉的问题,存在心里为难自己。

  果然第二天一早,开封府衙门前的大鼓就被敲了起来,一时间周围的百姓听到风声,纷纷前来围观,对着鼓前的20多个老幼妇孺指指点点。

  因这离开封府比较近,他们经常可以看到包大人审案的情形,早已见怪不怪。

  可今日较以往多有不同,只因原告就有十几家,且还是同时状告一人。

  开封府的官员一接到消息,立马就遣人前来问案,待拿走状纸仔细一看,师爷和小吏便觉得有些棘手,赶紧将状纸呈给了包拯。

  包拯看完后,眉头紧皱,过了一会儿便派人通知递状纸的老百姓,说午时他会公开审理,届时希望他们带着证据,在堂前等候。

  待到了审理的时间,衙役们按照规矩,迅速的跑到大堂的两边站立,高声齐喊“威武”。

  包拯听完下面人汇报完他们初步问询的情况,便迈着四方步,威严的走进了大堂。

  外头看热闹的老百姓,本来以为今天吃到的瓜,也会和以往一样千篇一律。可是等里面的人纷纷向包大人陈述完冤情,差点没惊掉下巴。

  只因这些人状告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太子妃的亲姨母,如今康家的当家大娘子康王氏。

  好在今天审理案件的是包拯,若是旁的官员,恐怕都不一定会真正的受理,最多会通知康家想办法将这件事压下去,更遑论直接公开审理了。

  堂上这十几家状告康王氏的人,其中有两位是状告康大娘子,以暴力的手段杀害了在康家作妾的女儿,一个是状告康大娘子害的自家身怀六甲的女儿一失两命,令人瞩目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哪怕颤颤巍巍的站不稳,身子,还努力的想要为自己的外孙女讨回公道。

  过了一好会儿,开封府的小吏,终于将努力了一个多时辰,好不容易才请来的康家大娘子,引进了正堂进行审问。

  一开始康大娘子态度高傲,不屑的看着来衙门中状告她的泥腿子,敷衍的对着包拯行了一礼,并不怎么配合审理。

  直到听这些人说的越来越详细,越来越触目惊心,康大娘子这才有些心虚,色厉内荏的威胁了一番,企图让他们闭紧嘴巴,甚至还威胁似的,朝包拯抬出了太子妃这座大靠山。

  只是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大家根本就没有想要买账的意思,不一会儿就在堂上差点吵了起来。

  还好衙役们及时齐喊了一声威武!肃静!这才使刚才剑拔弩张的氛围,像是寒风吹过一般,顿时冷却了下来。

  而剩下的,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康家私放印子钱,害得他们要么家破人亡,要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才被迫前来官府告状。

  其实像康大娘子这样,偷偷放印子钱的人家不少,其中也不乏高门大户,可因着这个逼死人,甚至还闹到了名面上的却不多。

  一时间人群之中沸沸扬扬,有弱弱的想为康王氏辩解的,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管吃瓜的,还有一些不知道存了什么心思,竟然攀扯上了太子妃。

  声音是越聊越大,惹得里面的衙役频频侧目,直到包拯拍着惊堂木怒喝一声肃静,这才让现场安静了下来。

  包拯在经过审问,又派人前去查证后,依着大宋律例,本想直接将康大娘子问斩,但奈何王家和康家得知此事后,想要借着太子妃的地位,从轻处理,直接将事儿闹到了官家那里。

  管家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细细思量了片刻,就遣人去请太子妃,想要问问她的意思。

  匆匆遣人调查,并将这事儿弄到官府的宸兰,此刻都不知她的好姨母,手里竟然染上了普通老百姓的鲜血,一脸淡然的走进大殿。

  先是一番见礼、问候,之后才开始问询找她前来这里的原因。待张茂则告知她是因为康家大娘子后,她方才假装发现自家姨母也在这里的样子。

  “张中官,本宫的姨母怎么会跪在这里?可是触犯了什么律令?”

  张茂则有些为难的道:“回禀太子妃殿下,今日…”

  张茂则越说,宸兰的脸色就越黑,她之前在自家姨母那里并没有多放多少心思,因此对一些事情也不太清楚,如今听了只庆幸自己早早的就将这些事情放到了明面上,没让自家姨母再做更多狠毒的事情。

  只是此时,事情的发展已然出乎了她的预料,她本来只是想让康大娘子和康家一起被流放,省的留在东京,串掇她那不太聪明的母亲做下错事。

  没成想,事情居然如此严重,自家姨母手中竟然有那么多人命官司,差点一下子没忍住,上前去踹自家这个毒妇姨母。

  因此,在赵祯问她该怎么处置康大娘子的时候,宸兰不假思索的表示:“儿媳如今先是太子妃,再是盛家女,最后才是康王氏的侄女。”

  “因此儿媳恳请父亲,能够严格按照我大宋的律法,处置儿媳的姨母,省的其他人心存侥幸,也如她一般去祸害百姓。”

  赵祯和几位大相公,对太子妃的处理办法非常的满意,看着她的眼神也和蔼了不少,后面回到家中,更是向妻子称赞了太子妃的贤惠和高义。

  赵祯:“太子妃如此深明大义,朕很是欣慰,不过这康王氏做下如此恶事,多半也是因为康家人纵容之过,否则按照王太师家的教养,应当是不会出现这样的祸事。”

  “既然如此,那就判康氏一族抄家流放崖州,康王氏作为罪魁祸首,今后遇赦不赦,终身都不得离开崖州半步。”

  刚说完又想到自家在外打仗儿子,心里暮的一软,又补充道:“康氏一族六岁以下的孩童,可以不必随他们流放,只是三代以内不准参加科考。”

  赵祯化阴刚落,群臣立马躬身高呼:“官家圣明!”

  宸兰听到判决,也是松了一口气,毕竟在这个时代,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今这事儿既没牵扯到自家,也没对外家造成太大影响,着实算是一件幸事。

  盛、王两家的当家人,得知官家并没有将此事牵连到自家和太子妃后,终于放下了高悬着的心,待悄悄的将康大娘子的几个小儿女,安顿在庄子上后,这才恢复了以往的从容。


  (https://www.xxqianqian.com/3586/3586008/1111104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