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历史: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 > 第71章 秦朝灭亡真相(五)

第71章 秦朝灭亡真相(五)


【第二,如果说献公给秦国牌战车踩了一脚油门,那么商鞅就是干脆把脚焊死在油门上,让秦国开启了不可回头的狂飙之路,此前天下1.0版本是以血缘为主要纽带,那么搞多重标准,任人唯亲简直不要太合理】

  【在孔子和早期儒家意识形态中这正是礼的表现,是人间伦理之根本,孔子生于齐鲁大地,那是天下1.0版本的第一批获益者,在他心中,周公设计的制度当然如精神家园般美好,如果出了问题那一定是执行的人有毛病,所以,他要呼唤人们心中缺乏的仁的力量】

  〈这观点挺新奇〉

  〈孔子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吗〉

  〈不知道〉

  孔子晚年时期

  孔子与弟子们坐在院中,天幕上传出对孔子的另一层猜测与评价。

  周围的弟子们听到这话后,都感到十分不满和委屈,纷纷站出来为老师辩解道:“夫子一生兢兢业业,四处游历讲学,传播大道,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天下苍生啊!天幕能如此轻易地否定夫子呢?”

  然而,此时的孔子却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低着头,陷入了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忆之中。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带着门徒们周游列国的日子,那时候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只为了寻找一个能够推行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明君。

  孔子一直坚信,只要君主具备贤德和仁爱之心,那么国家就能安定繁荣,百姓也自然不会再遭受苦难。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他渐渐明白,单纯依靠君主的个人品德来治理国家,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有时候,过于追求贤德和仁爱,反而可能导致国家无法抵御外部的侵略和威胁。

  在这一刻,孔子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想法或许存在一些局限性。他开始反思,是否应该更全面地考虑治国之道,不仅仅局限于道德层面,还需要注重实际的政治策略和手段。毕竟,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除了有贤明的君主外,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障其安全。

  而且,他无法辩驳自身所遵循推行的仁的思想,确是由周礼发展延伸而来。

  周礼注重礼节,但更讲究尊卑秩序,这种等级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撼动。然而,尊贵之人未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而卑微之徒就算贤能却注定只能处于社会底层。这无疑成为了周礼的一个缺陷。

  假设,如果一个国家里位高权重者多为狡黠奸诈之流,而那些真正有德有才的贫贱之人却因身份低微受到压制,无法施展才华,那么这样的国家又能够维系多久呢?

  这样的国家还能坚持多久呢?

  想到这里,孔子不禁感叹道:“吾之所见,尚有不足之处啊!”

  【但对于最晚跟进天下1.0版本的秦人来说,曾经的礼,只让他们获得了一个头衔,并付出几十代人的鲜血,至于仁?笑死,他们的祖先在跟犬戎,晋国,魏国喋血鏖兵时,谁曾讲过仁?他们是靠道德走到今天的吗?不是!在秦人眼中,战车的车辙里没有道德,但弓弩的射程可以奠定新的秩序,所以人心的冷暖不可靠,外部的规矩才是硬道理。只有在这样的国家,在这样的历史经验中,商鞅所设计推广的所有法条、律令制度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弱者遵守规则,强者制订规则〉

  【商鞅变法以后,即便是近邻,如果看到邻居有罪,不肯告发,就会被处腰斩,如果主动告发,则可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即便是夫妻,丈夫若有罪,妻子如肯告发,就可免于被官府,籍没为奴婢,其财产也可以不被没收。

  看到了吧?这种像极了囚徒困境的律法,在向秦国每一个村落、每一对夫妻之间渗透。邻里之间的和睦温情化不开律法的冷冽如冰,夫妻之间的袒护纯爱,挡不住律法的严惩不贷,这就是秦国的第二项巨变。

  国家的治理重点从弘扬敦化内心道德向设计执行外在律法转型】

  〈依法治国〉

  〈但如果邻居妻子都不知道他邻居她丈夫所犯的罪呢,如果这个也依未告发来算那不就是坑人吗〉

  〈诛连是直接把所有人杀了还是咋?〉

  〈好像秦朝的诛三族是父亲一族,母亲一族和妻子一族都杀了,汉朝是杀父,母,妻包括你四人〉

  〈你哪儿看到的?〉

  〈忘了〉

  【如果说魏国、赵国的改革还停留在选拔任用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训练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军事层面,相当于升级装备,那么秦国的变法就是一场史诗级的易经洗髓】

  【从血缘家族到地缘区划,从内心道德到外在律法,秦人从公元9世纪开始的漫长征程,在公元前4世纪进入狂飙阶段,最终在公元前3世纪的下半年进入疯狂收割阶段。

  公元前230年,灭韩国至颍川郡,软禁韩王而后处死,

  公元前228年,破赵国至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将赵王流放到深山老林,

  公元前225年,灭魏国,以为郡县,魏王投降,下落不明,

  公元前223年,灭楚国至会稽郡楚王兵败身亡。

  公元前222年,灭燕国,至雁门郡,燕王被俘。

  公元前221年,齐国投降至齐郡琅琊郡,齐王被软禁,而后活活饿死】

  〈十年时间,六国全灭〉

  【发现了吗?秦国在攻灭六国的过程中,对于诸侯封国这两个天下1.0版本的产物,都几乎采取了物理消除的方法。

  用秦始皇自己的话说,这叫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然后分天下为36郡。用现代的眼光看,这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旧世贵族制度在军事手段下崩塌,新兴的地缘行政区划则在各地推广。

  可即便如此,秦始皇依然忧心忡忡,因为地缘与律法的改革需要面对太多的阻力。一方面,六国的旧贵族依然在,他们的血缘影响力也在。后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种谶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为此,嬴政下令洗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往有解读认为秦朝为掠夺财富,所以把有钱人都抓过来薅羊毛。但细琢磨就会发现,如果只为了钱,那么在汇总销毁天下兵器的时候,一并抢了不就完了,再抓人干什么?而且,所谓豪富,在那个时代,除了贵族和有贵族背景的巨商,还能有谁?对嬴政和他的帝国来说,钱不重要,这些人也不重要,但各地有没有这些人很重要】

  【另一方面,即便没了六国贵族,各地百姓就肯服从帝国统治吗?阳奉阴违,消极对抗,抗着旨意反旨意,这些基本操作大家是想不出还是做不到。最好用的理由就是各国割据了几百年,大家的语言文字、计量单位、交通方式全都不一样,咱听不懂你在讲什么,弄不懂你的律法,不是很正常吗?】

  【为此,帝国开启了高强度同化政策,把计量单位、交通方式的差异全部抹掉,把天下1.0版本那个松散的血缘型道德联盟,彻底转变为2.0版本一个自上而下如臂使指的地缘型律法国家】

  〈所以这就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的由来〉

  〈所以,欧洲那边为什么想不到?〉

  〈我觉得他们并非想不到,而是做不到!以文化历史为例,欧洲各国之间可是大相径庭呢!跟咱们可不一样,咱的老祖宗那可是同一脉相传下来的!虽说历史文化各具特色,但总有些共通之处嘛!这种源自血脉深处的联系和认同感,可是欧洲那些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毕竟他们祖上就是来自五湖四海、五花八门的背景,要想让他们在文化历史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形成共同认知,恐怕比登天还难!所以说啊,有时候并不是人家想不到,而是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想象与实践能力!〉

  〈所以说,有个靠谱的老祖宗就是好〉

  〈你就想到了这个?〉


  (https://www.xxqianqian.com/3564/3564184/1111107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