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四合院:力推淮茹,丞相甘拜下风 > 第121章 乡间幸福活,美满安康

第121章 乡间幸福活,美满安康


照着手电筒送了秦淮茹一段路之后,李卫军这才不慌不忙的回了屋。

  秦家村和罐头村有些距离,蒋英英这个磨人的小妖精自然是无暇回村。

  这三进开的土坯房位置偏僻,再加上刚忙完采购的事儿,秦书记和生产队长魏大春也不会来。

  平常除了宋公明过来汇报一下进度,李卫军倒不担心有外人发现自己金屋藏娇。

  再者说,即使是被某个幸运儿瞧见了,不用李卫军出面,秦书记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帮李卫军遮掩。

  李卫军打赌,第二天,不,甚至用不了第二天。

  当天下午,秦书记就会领着人登门道歉,说自己眼花看走眼了。

  这不奇怪,宗族社会,族长书记那可是响当当的托塔天王,法不下乡里。

  有个偷鸡摸狗,或者是冲突斗殴,族长完全可以独自处理,该抽几鞭子抽几鞭子,该关禁闭关禁闭。

  哪像后来宗法秩序受到冲击,族长地位岌岌可危,人也变得和蔼慈祥了起来。

  在蒋英英又缠着李卫军取经后,李卫军这才搂着她沉沉的睡去。

  次日凌晨,李卫军神清气爽的洗漱,下意识摸了摸枕边,发觉无人。

  还以为蒋英英是趁着天蒙蒙亮的时候回罐头村了,结果到厨房里一看。

  蒋英英正围着一件麻巾做围裙,正在费力的揉着一小团面团。

  由于李卫军把这乡下据点,作为了自己的避暑胜地。

  所以所以说刚堆的土坯房,但却五脏俱全。

  房檐下晾晒的咸鱼,以及一些干玉米穗子,山辣椒之类的。

  面粉是李卫军从城里带来放在米缸里备用的,再加上细米小半缸,足够李卫军在乡下衣食无忧的生活大半月。

  李卫军看了一眼米缸,以及锅灶上用报纸包起来的发酵粉,看她这架势是准备蒸馒头。

  “英英姐,你却奇怪,来我这还带的有发酵粉,蒸馒头也不蒸多点儿,发这一点面吃不了几个都见底了。”

  正在忙着搓面的蒋英英摇了摇头:“大白面多精贵,不节省着点儿吃,过段时间你吃啥,我是昨天来了后,条件缸里有面,所以特意找宋公明搞来的酵粉,你就瞧好吧,蒸出来的馒头味道香着呢。”

  说到这茬,蒋英英撩了一下头发,眼巴巴的问:“对了,差点忘记问情况,你这次下乡采购,能待多久,可别像上次放电影一样,脚底抹猪油,人呲溜一声就跑回城了,你要是不回城,可不能撵我回罐头村。”

  李卫军没瞒着,笑道:“英英姐这次你放心好了,我这采购,没个五六天回不去,再说,我咋可能撵你回罐头村,只要你公婆没意见,到公社里说你失踪了,你就算是住到天荒地老,我也没怨言。”

  见李卫军说的暖心窝子,蒋英英抿了抿嘴,满心欢喜道:“有你这话我可放心了,我跟婆婆说回娘家了,没段时间回不去,再说,在家里面天天棒子面,菜团子,胃里面吃的直涌酸水,打个嗝都是草味。”

  李卫军见她说的心酸,心里也是有些感慨。

  这年头,丧了夫的寡妇在婆家能有啥待遇?

  动辄打骂,轻则撵出门。

  蒋英英有棒子面和菜团子吃都够不错了,秦淮茹哪怕是嫁到城里,吃饭的嘴多,怀着孩子坐月子,同样没吃过几顿像样的饭,更别提吃撑了。

  要是惹到婆婆生气了,很多情况下压根就没得吃。

  李卫军能顿顿吃白面馒头,闲来无事吃个荤,绝对称得上中产殷实家庭了。

  窝窝头,玉米糊糊,清汤寡水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

  秦淮茹除了裤腰带在李卫军这儿有点松之外,其他情况下,那还真能称得上贾家好女人。

  “这点放心好了,在我这,敞开胃口吃,我这人向来讲究礼尚往来,昨吃了不少馒头,在这方面咋能吝啬?”

  又从米缸里舀了满满几大葫芦瓢的面粉,李卫军抱了一些秸秆和盖房子剩下的柴,准备配合着烧锅蒸馒头。

  水烧开之后,蒋英英不慌不忙的将馒头上了屉。

  一同上了屉的,还有昨天吃剩的饭菜。

  昨天宋公明展露了一把厨艺,做了许多饭菜再不吃都要腐败变质了。

  好不容易折腾到八点,李卫军总算是吃到了热乎饭。

  大白馒头配剩饭,没米没粥,只有面水。

  李卫军平常最喜欢吃的是猪肉粉条馅的馒头,偶尔也喜欢吃红豆馒头,今天虽说没有馅儿,但却仍然吃的津津有味。

  至于蒋英英更别提了,她虽说看起来弱不禁风,但却能狂塞几个大白馒头,吃完之后不打嗝,胃里不胀,吃的是不亦乐乎,颇有食欲。

  用完饭后,蒋英英忙碌着洗碗打扫卫生。

  李卫军搬了个树墩子坐在房间乘凉,秦家村,罐头村,赵家村,三个村落的采购工作已经被安排的井井有条。

  再加上有宋公明,这个狗头军师在照料着。

  李卫军乐的清闲,剩下这段时间就干脆一直待在秦家村权当避暑得了。

  甚至兴致来了,李卫军还给自己这处避暑胜地,取了一个承德山庄的称号来自娱自乐。

  秦淮茹抽空来了一趟,看着李卫军房前屋后的一大片空地,只觉得心里痒痒。

  提议让李卫军趁着无人管辖的时候,干脆就在这土坯房四周种一些时蔬。

  土豆,萝卜,大白菜、花生、黄瓜,芹菜,茄子之类的。

  土坯房位置偏僻不说,再加上有书记和生产队长照顾着,也没人挑三拣四说不是。

  这些东西有些分季节,有些又分土壤地质,李卫军实在是懒得操弄。

  再加上有这闲时间,宋公明早就想办法挨家挨户到村落里给自己采购到了。

  所以李卫军摇头拒绝了这个提议,对房子四周不远处的一片水塘起了兴趣。

  李卫军的意思是,这片水塘的面积不小,就是在里面能放一些野鸭子或者是菱角之类的,到时候既能美观,起到净化池塘的水质,随时饿了,随时能杀一只野鸭子助兴。

  反正是野鸭子,怎么说都有对策。


  (https://www.xxqianqian.com/3486/3486053/1111102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