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从梁山开始,霸占三国小说阅读 > 第67章 讲和

第67章 讲和


驱马者,正是大将吴懿!

  听说来人是吴懿,刘备立刻脸色大变,急忙令人召见。

  原来这吴懿除了是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他的新任大舅哥。

  刘备一生有数位夫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甘、糜二位夫人。二人先后去世后,孙权见刘备孤寡,便将妹妹许给了他。不过二人琴瑟并不和谐,后来孙夫人不辞而别,重回江东去了。

  刘备就这样一直单着,直到后来入主四川,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娶了吴懿的妹妹。吴懿也因其妹妹的缘故而水涨船高,地位显赫。

  而今堂堂舅爷竟亲自来前线报信,想来成都必有大事发生!

  ……

  吴懿匆匆赶来,见到刘备便急切说道:“主公,成都叛乱,南中蛮王亦连同南三郡太守作乱。请主公速速回兵平叛!”

  听了吴懿的话,刘备微微变色,“成都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吴懿说:“赖有赵将军,成都之乱目前已经平定,暂时相安无事。不过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只怕那些潜伏在暗处的余孽随时都有可能再次闻风而动。”

  诸葛亮这时问:“南中的情况怎么样了?”

  吴懿答:“仍在叛乱中。吕凯拼命抵抗,也只能将他们遏在三郡之地。赵将军守备成都已经捉襟见肘,更难发出救兵南下,故而派我东出报信。”

  刘备这时却起了疑。

  赵云素来恭谦有礼,德勇兼备。怎会做出让其舅哥来送信的无礼事来呢?

  此中必有蹊跷。

  “子龙为何偏要派你来送信?”刘备问。

  吴懿答:“吾也曾问过子龙将军,他只说我乃王之亲眷,是汉中王最信任的人,素来忠心不二。值此动荡之际,他信不过别人,所以才派我前来的。”

  忠心耿耿吴子远???

  刘备觉得赵云不是另有意图就是脑子瓦特了。

  当年吴懿战败被俘,根本不用劝降,直接就大义凛然说:“我既被捉,如何不降?”

  那理直气壮的样子,那势在必得的架势,把一向见多识广的刘备都给整不会了……

  要知道那时候吴懿可还是刘璋的妻舅呢……

  ……

  刘季玉养了他几十年都没有养出他的忠心,刘备可不敢奢望在这短短几年内就让他对自己“以国士报之”。

  当下刘备命令大军停止进军,安排吴懿先去休息。单独与诸葛亮相商成都事宜。

  “军师,为今之事,应该如何处置是好?”

  亮答曰:“自去岁之冬,我们与曹操孙权持续作战,如今已近三月之期。虽然一路取胜,但众军已疲惫不堪。况曹贼虽败走,但仍屯兵南阳,不知何时便又会兴兵南下。而孙吴在江东已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一时急难攻切。如今成都又生内患,如不及时解决,恐根基毁损。不如暂时与吴兵讲和,退保成都,巩固已得成果。”

  刘备却是满脸不甘的样子。

  “我与吴狗有不共戴天之仇,岂肯轻易与之言和?况吴狗最是无信,朝秦暮楚,今日讲和明日又复叛。留之必然后患无穷。”

  诸葛亮劝说道:“主公,凡事分轻缓急重,若我们坚持与吴作战,将来很有可能要面临三线作战的窘境。

  蜀中本就不如他者殷实,我们又刚刚举全川之力打完了汉中之战,川中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此番东征已属逆天强为,不如就此罢手,好好经营几年,日后再徐图报复。”

  刘备静下心来,好好想了想,最后终于同意了诸葛亮的建议。

  但他很快又变得忧心忡忡。

  “不过我们刚刚驱逐了诸葛瑾,这和谈该如何进行?”

  “主公不必心忧,亮已有谋划。吾兄离开不过片刻,亮亲自去追,凭三寸不烂之舌,定不辱命。”

  备大喜过望:“孤有孔明,天下可定!”

  ……

  诸葛瑾骑着马浑浑噩噩地往长沙方向走,暗暗垂泪不止。

  此番出使的结局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面皮,就算劝说不动刘备,也能体体面面的回来。

  没想到……

  更可悲的是,就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不肯帮自己了。

  真是世道苍茫,人心易冷啊!

  诸葛瑾两眼泪汪汪。

  ……

  正当诸葛瑾失魂落魄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兄长,请暂且等等。”

  诸葛亮飞马而至。

  “孔明?你怎么来了?”诸葛瑾吃惊道。

  诸葛亮娴熟地跳下马:“兄长,此番归吴该如何处置?”

  诸葛瑾苦涩一笑,没好气说:“我还能如何处置?只得如实向吴王禀告。要杀要剐,也只能全凭吴王心情了。”

  “兄长不必忧心,”诸葛亮笑着说道,“我已经替你向汉中王求情,如今汉中王已经同意与吴侯讲和。”

  “什么?汉中王同意讲和了?”诸葛瑾一度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我刚刚见他的时候他还……他怎么又会突然同意讲和了呢?”

  诸葛亮笑着解释:“自然是小弟在汉中王面前好言相劝,汉中王才转变了态度的。”

  “当初哥哥刚见汉中王的时候,汉中王正在气头上,别说是哥哥你,就算是亮出言相劝,也无济于事。所以当时亮并没有替哥哥说些什么。

  等哥哥走了,汉中王消了些气后,亮这才慢慢用言语诱导汉中王,这才促成两家和好的局势。”

  见诸葛亮这般说,诸葛瑾大喜过望:“如此我当复见汉中王。”

  “哥哥莫要心急,汉中王虽然同意讲和,但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

  “将湘水之盟时所割之长沙、桂阳、零陵等荆南三郡归还于我。”

  诸葛瑾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

  他颇感为难的说道:“不是我不肯,只是事关者大,这件事我可做不得主,得去禀告吴王,让吴王亲自做决定。”

  诸葛亮点头允诺:“兄长如此处置,乃是正理之道。不过我希望兄长回去后多劝劝吴侯,不要不识好歹,只要荆南三郡已经是汉中王最大的让步。若依你们所做的事,就是直接打进建业,也不为过!”

  诸葛瑾被诸葛亮说得面红耳赤,浑身不自在极了,有气无力争辩说:“你我兄弟,不需如此说,你且带我去见汉中王吧。”

  诸葛亮却摇头说:“兄长还是速速回去禀告吴主吧。汉中王虽然同意讲和,但对吴人依然没有丁点儿好感,他也不愿见你。兄长若要强去,恐怕不美。”

  见诸葛亮如此这般说,诸葛瑾也不再坚持,火速赶回长沙去了。

  ……


  (https://www.xxqianqian.com/3437/3437227/1111107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