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秦:我是唯一仙在线 > 第140章 借此机会,秦天正好磨砺两人心志

第140章 借此机会,秦天正好磨砺两人心志


若无利益承诺,哪怕有神仙站台也可能难打动孙权。

  "然而..."孙权话还未完,营帐外传来一阵焦急的禀报。

  既然合作的事宜已经大体确定,孙权没有避讳诸葛亮,直接看了过去,并随后大声笑了起来。

  "瞧这曹操,居然说自己有八十万大军,真是笑死人了!"

  诸葛亮听到这样的评论也不禁莞尔。

  的确,曹操宣称拥有百万雄师或许有可能,但他能调动的实际作战部队是多少?也许确有八十万人马随行出征,然而真实的战斗人员可能仅二十多万。

  真正的精兵或许还要削减一半以上。

  所以说这所谓的八十万只是个愚人的噱头,唯有缺乏军事常识的人会被那个庞大的数目所震慑。

  就像那些书生,一旦经历战火就不会为这荒诞的数据所惊扰。

  曹操的声势确实给账内增添了气氛。

  笑声过后,孙权接着询问他刚才未完成的话题:

  "但是嘴巴上的承诺是一回事,那曹操的水军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回应:"若是将军您有所疑惑,只需要验证一下,  自然昭然若揭。

  当前之计,联合两  队,操练精熟,才能决胜疆场!"

  孙权赞同道:"很好,就是应该如此!"

  通过谈判,孙刘联盟之事已尘埃落定,步入正轨。

  此时,刘备军正在樊口扎营。

  自从逃离长坂坡,刘备稳定后,他每天都派遣巡逻的士兵守望着长江彼岸的吴军。

  刘备对此期盼万分。

  特别是诸葛亮返回之后,刘备更是渴望能迅速实现与东吴联军的合作。

  因为此刻情势严峻,刘备渴望夺回荆州的心情强烈得无法言表。

  终于,在某一天,刘备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时机。

  周瑜的船队出现时,刘备立即派人慰劳。

  不过周瑜似乎是故意要给刘备一个教训,竟要求他亲往迎接,刘备颇感不满,尽管诸葛亮心里不快,却明白这是必要的妥协。

  慰劳结束后,双方正式开始了实质性商谈。

  尽管同为对付曹操的目标,但刘备这边还不清楚东吴具体派了多少军队参与。

  当周瑜回应后,刘备才了解到,此次孙权麾下共有三万精兵前来支援。

  "真是人数太少了一些啊。"刘备略感忧虑:"如此多的人马如何够用?"

  然而,周瑜却充满信心地说道:"足以取胜,将军请旁观我率军击败曹军的场面。"

  刘备未做言语,旋即想要召见鲁肃等吴军高层。

  为了组成联合军,两军间必然会有接触,表面上是会面,实际上是刘备希望分得部分指挥权力。

  周瑜自然不肯轻易放手,给出的回答和上次拒绝刘备一样坚定。

  刘备只能勉强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换个角度考虑,这也非全然坏事。

  这表示东吴军队纪律严明,皆为精锐。

  这让刘备心中重新升起些许喜悦。

  经过几日共同训练后,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和两千水师跟在周瑜身后,而这两千人的具体命令,则落入了刘备的手心里。

  两大势力的军队整合之后,迅速进入演练状态。

  至十二月份,孙权和刘备结成联军。

  联军联手后的任务,一是侦查敌情,二是磨炼部队,增强实战能力。

  恰在此刻,他们意  见了曹操的大军。

  行抵赤壁,在渡河过程中,两家军队狭路相逢。

  恩怨纠葛之下,彼此间的  味尤其浓郁。

  尤其是他们,早已憋足了劲。

  然而,周瑜和其团队却并未急于出击,他们决定先进行观察。

  这一番细察让周瑜等人眉开眼笑。

  任何人都能看出,曹军此刻士气低落。

  因此双方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结果不言而喻,孙刘联军取得了压倒性胜利,曹军只得仓皇败退。

  这场胜利恰好验证了诸葛亮之前的预测:曹军疲于频繁战事,已是强弩之末;新近纳入的水军更不堪一击。

  对于未来的胜利,联军显然信心满满。

  初次败绩对曹操而言并未构成太大的担忧。

  他认为,问题迟早能解决,因曹军大多数来自北地,对南土有所不适,且新招募的舟师初次出战便疾病缠身,寒冬又加剧了病情,如同内部瘟疫蔓延。

  这些问题不算大难题,稍作调整治疗即可缓解。

  至于士气低迷则在于新建水军和荆州本地水军难以融洽。

  这只是时间问题,并非不能克服。

  初战失利并不让他担心,只是等待磨合到位,届时必有大获全胜的一刻!

  虽然初战败退有所影响,因此曹操不得不引导舰队暂时撤回江北,以便与北方的主力部队汇合。

  这样做能够让水军在步兵后盾的掩护下防御敌袭,并且给麾下的士兵充足的时间磨炼配合战术。

  当曹操指挥船只靠泊北岸的乌林,专注于水军训练并等待良机之时,周瑜则选择让舰队停驻南岸的赤壁,与曹军隔着长江对阵。

  两军隔河对峙,各方均在暗中等待着最佳出击时机。

  就在此刻,曹操做出一项让人哭笑不得的决定。

  由于步兵无法适应当下水上战局,为了确保步兵战斗力,曹操异想天开出奇招,用铁索将所有船只串联起来。

  这一创新让步骑兵可以在船上自如行动,仿佛平地驰骋,应对敌军战斗。

  曹操作想清晰:既然水军不是对手,那就避开它们的领域。

  海战打不过,那就回归擅长的土地作战!

  这个构思看似合理,但曹操未意识到这个做法隐藏的风险。

  这也是在无奈下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训练之后曹操明白短时间内,水军不可能追上孙刘联军的实力。

  起初他期待依赖荆州海军征服东吴与刘备,然而初次较量已给他当头棒喝,表明荆州海军无法如预期一般起效。

  若选择等待,稍事磨砺两年三载,面对当时的孙刘联盟,曹操仍有取胜把握,那将是实实在在军队力量的较量。

  可是曹操不愿轻易妥协,期望一次定乾坤,所以设想出了这一折中的战略。

  当情报传来,所有人一致认定唯有火攻为上策。

  这些船只相连如一片大目标,不采取烈焰攻势简直是资源浪费。

  ……

  赤壁一战激战正酣、决战之日将至之际,秦天在赤壁高地的筛选也即将告一段落。

  首先是高产耐旱的玉米经过几万次筛选,最终,秦天挑中理想品种。

  这种玉米比起后世高产耐寒的优势也不逊色,由于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基因特性稳定。

  如果在种植时注重良种培育,也许千百年后产量仍然保持高位。

  秦天预测,就算环境艰难,只要能种植成功,一亩地最低产量也能达到两石。

  条件适宜,亩产量甚至可达六七石,红薯产量更加惊人。

  有了这两种作物,未来的三百年里,人民不再为饥饿困扰将是铁打的现实。

  只是,

  盯着手上选育出的作物,秦天陷入沉思。

  是农业产量不足以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吗?

  他认为更可能是人为的问题而非天灾所致。

  事实上,历史上真正因天灾引起的破坏是寥寥无几的。

  大多数的“灾害”其实源自人为因素。

  粮食生产再丰饶,也经不住  污吏的巧取豪夺和严苛的苛捐杂税压榨。

  农田中的丰裕收获,只会使得地主与官员对民脂民膏的搜刮愈发猖獗。

  “师父,您怎么迟迟不动手?”沐春幻化成小龙飘浮于秦天一旁。

  自从秦天进入修炼状态后,沐春和灵夏这对小伙伴感到极度乏味,世间繁华一旦习惯,很难再静下心来山野修炼。

  借此机会,秦天正好磨砺两人心志。

  几个月来,两小家伙的心境渐趋平和,毕竟面对秦天每日闭目练功,他们是不敢随意打扰,唯有在其身边  。

  他们有时也会趁空闲下山去观赏那些凡人间的激战。

  碰巧的是,秦天隐居的地方恰好是赤壁战役的核心区域。

  自长江两侧,曹操和孙刘联盟已对立良久,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每当双方的智谋之战如火花四溅时,两位小孩便会化身成人偷偷前往观战。

  有幸还能目睹草船借箭等经典战役,看完后他们颇有所悟。

  然而那些老谋深算的人物使他们感到畏惧,担心即使拥有力量,也可能在人类复杂的计谋中陷落。

  虽然恐惧,但无法压抑孩子们对人间战火的好奇。

  自他们降生于世,这是头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见证大规模的人类战争。

  灵夏跟在秦天身边,虽经历小规模战斗,却不及今天的规模浩大;沐春倒是有过和少数人类军队的对抗经验。

  如此数万乃至数十万规模的人类对峙,对于他们两人而言,实属首开眼界的经历。

  终于到了今日,封闭的修炼结束。

  “师父,您手里的这东西好奇怪,究竟是什么?”两位孩子疑惑地看着。

  秦天微微一笑:“这个啊,这是可以惠及万民的宝物。"

  关于分享它们,秦天陷入纠结:给予是否会造成和  遭破坏,引来更大灾难与战争?

  先前未多虑便决定执行,现在实施过后,他又开始质疑起这一选择。

  除非能消除人祸问题,否则就算给予丰富的庄稼又能怎么样?世界上的百姓依然要忍受疾苦。

  秦天叹了口气,最初他是打算分享农作物种子予世人,如今回想起这步棋似乎存在问题。

  当秦天闭关的时候,除了观察山下军队作战以外,捉鱼是这两个孩子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

  长江水流湍急,但底部仍栖息着众多各类鱼类,特别是在这个未受严重污染的年代,许多未来会灭绝的鱼类在这里都很普遍。

  幸运的是,这两个孩子抓鱼纯粹是为了玩耍,并非捕食。

  他们捕捉到鱼后会对受惊的鱼儿做一些补偿,这样也算从不幸中获得小幸。

  然而今晚的捕捞并不如他们想象顺利。

  江面波涛汹涌,战斗的呐喊声响彻天空,惊扰了江里的鱼群,使得它们四处逃窜,根本无法安静下来。

  沐春和灵夏见此情境,也只好暂时放弃捕鱼,浮出水面关注发生的事态。

  ...

  六小时前,

  周瑜看到曹操愚蠢到将船只联接在一起,脑中忽然计上心头。

  他与黄盖在军队里演出一出戏,制造他们不合的表象。

  就像“周瑜打黄盖”里的一方主动承受痛楚,另一方假装受苦一般。

  黄盖受了不少责打,满身创伤,这时他假称想要投降给曹操。

  随后,周瑜和黄盖选择十艘艨艟战船,装满干燥的荻草和枯枝,还灌注了油料,外部覆盖帷幕,插上旗帜,并预置快船绑于舰尾。

  万事俱备,只是还需一项关键物品。

  黄盖焦虑地看着满是船只的江面,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缺少的那一环便可启航。

  但这其中的重中之重,不可或缺的因素,至关重要的是——风向!火攻是确实可行,然而面对诈降,我们要的是速战速决。

  如果船只慢慢接近曹操,恐怕他立刻就能识破,从容解开各船连锁。

  那时所有的火攻战术都会失效。

  故而,必须等待东风降临。

  东风助力,船只的速度能急剧提升。

  趁其不备,点燃船队,火借风势,令曹操猝不及防。

  然而长江连日来吹的都是西北风,并非东南风。

  若一直是这种风向,火攻的功效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伤及我军。

  周瑜与黄盖此时忧虑万分。

  纵使焦虑,风向也不会因之而变。"将军您无需忧心,”诸葛亮出语坚决,“我有计策引来东风。"

  听到这里,周瑜双眼发光:“你真的有法子?这不是骗人的吧?”

  “的确,”诸葛亮信心满满地回应,“我曾得神仙指教,研习过奇门遁甲之术,尽管无盖世之才,但可以操纵风云。"

  他继续徐徐阐述:“将军若要获得东南风,可于南屏山搭建一座名为七星坛的设施,三层高九尺,百二十人环绕,执持旌旗。"

  “稍事咒语施法,必能在接下来三天三夜引来东南劲风!”

  周瑜听后大喜过望:“不需三天,只要一夜东风足矣!”

  立刻,他命人准备祭坛,并请诸葛亮进行祈风仪式。

  尽管对诸葛亮的能力仍心存疑惑,但周瑜决定放手让他尝试。

  这并非诸葛亮能真实引来东风,而是他的权谋手段,欲以幻术震慑对手。

  他清楚天象和气候趋势,知道近期内必然有东南风降临,至多明天。

  所谓的法术和奇门遁甲,仅为增加威慑力罢了。

  至于为何如此做,之前已解释过。

  刘备势力微弱,不借助神秘力量令孙权忌惮,一旦曹操落败,吴孙联盟可能面临翻脸。

  所以,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孙权深信诸葛亮背后有所谓的高人庇佑,甚至神鬼莫测,借此消除对方的任何疑虑。

  在势单力薄之际,诸葛亮明白必须借助一切可利用的影响力,并不惜采取非常手段,这才是他的生存之道。


  (https://www.xxqianqian.com/3379/3379889/1111100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