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免费阅读小说 > 第211章 仙途迷踪!

第211章 仙途迷踪!


归根结底,在这个修真盛行的时代,成为一位圣帝,讲求的正是内外兼修的完美仙姿。

  尤其是面貌,对于一位圣帝而言,至关重要。他身为开国圣帝,凭籍赫赫战功震慑四方,尚无虞;然而朱标作为继承之人,若因容貌缺陷受到外界修士的讥讽嘲笑,那么这大明仙朝自第二代起便埋下了隐患,对国运实乃大忌!

  “无妨!”朱元璋挥手间,豁达地说道,“你们这些女子总是思绪繁多,他是天命之子,肩负着修炼大道的责任,而非卖艺之人,几道疤痕罢了!哪个男子身上会没有几道战斗留下的印记呢?原本,朕就觉得标儿过于文弱,武道修为不足,如今添了几道疤,反倒显得更加威猛勇毅。”

  “好吧好吧!既然如此,那哀家便不打扰陛下与众位大人商议大事了。”

  马皇后言罢,带领众人退离。

  然而,待马皇后离去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朱元璋回想起她的忧虑之词,脸上的笑意逐渐消散。

  朱棣的本性究竟如何?

  朱标的容颜该何去何从?

  唉……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凝望着窗外春雨绵延的夜空,思绪万千。

  与此同时,雷州府之地,一处临海的渔村。

  狂风暴雨如同天地间的法术洗礼,席卷过一座座茅草屋顶。村中某间简陋屋舍内,一名中年男子面色苍白,连连咳嗽不止。

  一名十岁左右的少年闻声而动,匆忙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灵鱼熬制的疗伤汤走进屋内,小心翼翼地喂给了那位老人。

  “咳咳……”

  饮毕,尽管中年男子依旧咳嗽不断,但面色相较先前已稍有好转。

  “大伯,你的伤势还需用心调理才行呐!平日尚可,一旦风雨交加,您的身子便虚弱不堪。您真的想不起自己来自何处了吗?”少年关切地询问。

  “没有。”中年男子苦笑回应。

  少年轻轻叹了口气,帮中年男子掖好被角,生怕他受凉,转身冒雨走出房间,从另一间偏厦取来一条厚厚的灵兽皮毛毯,披在他的脚边,并仔细整理好被角。中年男子看着眼前的少年,眼中流露出犹如看着亲子般的慈爱。

  他的双眼呈现三棱形,给人狡黠之感,此刻却满溢出欣慰与感动。

  他自然记得自己究竟是何许人也——数月之前,他深夜逃离金陵,四处躲藏,尽管拥有丰富的人脉关系网,最初身边也曾簇拥着众多弟子门客,一路向南方挺进。

  然而,随着朝廷秘密追缉的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那些由亲军都尉府派遣的高手修士明里暗里的围追堵截,他身边的弟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最终,陪伴在他身边的只剩下几位伤痕累累的忠仆。

  不错,他正是胡惟庸。

  年前的时候,他曾计划带着剩下的几名忠实随从,加上手中的巨额财富,企图前往海外寻访方国珍遗留的修真势力残部。

  毕竟,那里曾集结着上千名修真者。

  当初他在朝廷之中担任首席宰辅时,便时常收到下属们的密报:

  方国珍残部在海外占据了一片灵岛群,自当年不足千人的海上修炼流寇势力,已发展壮大至数万修士之众,连他也收买了多位江湖散修,手中握有一份隐秘的海图。

  然而,

  正当他们筹备三艘飞舟准备破浪而出时,却不幸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海上飓风。这场灾难使得他临时聚集的三千修士,尽数陨落在了碧波之下。

  登舟之际,他的伤口才刚刚愈合,受朱林暗算所致,不曾想这一番折腾,竟让他的旧疾复发。紧接着,他在海上漂泊了七日七夜,幸得此地小渔村中的一户陈家将其搭救。

  这家陈姓人家并非本村原住民,而是从岭南一带避祸而来的一户富贾世家。不过,途中历经重重劫难与妖邪试炼,终是在雷州府沿海的这座小渔村暂时安顿了下来。

  望着那少年陈祖义忙碌的身影,眼眸泛红,内心满是感激之情,他挥手示意:“祖义,不用忙了,我咳几声并无大碍……”

  “不妨事的。”陈祖义憨厚地笑了笑,摸了摸脑袋连连摇头。

  “祖义,你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啊。”胡惟庸感慨万分,望着陈祖义,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个孝顺的长子般。

  他摩挲着手腕上佩戴的那串据说曾为宋代修仙宗师赵匡义所持有的珍珠法链,正欲解下赠予陈祖义之时,院内突现异变。

  一道雷霆撕裂夜空,伴随着尖叫声——

  “啊!”

  “你们是什么人?”

  短暂的骚动之后,陈祖义与父母一起回到了自家房间,三人面面相觑,满脸恐慌。

  陈祖义的母亲王氏欲言又止,却被陈父以手势制止,他指了指窗外,轻轻嘘了一声。

  屋外,风雨愈发猛烈。

  雷霆滚滚,震耳欲聋。

  胡惟庸的居室内,几位背负长剑、黑巾遮面、身披蓑衣的修士躬身下跪,齐声道:“胡真人,弟子们来迟了。”

  “……”

  胡惟庸沉默不语。

  “还请真人恕罪。”领头的修士起身解释,“两个月前,我们就收到了真人您的飞鸽传书,然要在芸芸众生中寻找真人您,实属不易。加之我辈诸多同门新自北方而来,在南方行事颇感掣肘,还请您宽宏大量。”

  “请真人恕罪!”其余修士齐声恳求。

  “低调些。”胡惟庸身躯微颤,惊恐之色掠过眼底,瞪了他们一眼,“如今还在大明的地界上呢,你们这些人扯着嗓子嚷嚷什么?怕那些监察亲军寻不到我么?哼!看来,你们之所以败亡,就是缺了个冷静思考的大脑。”

  他怒火中烧,几个黑衣修士不由得嘴角抽搐,相互看了眼,却没有多言。

  领头之人从怀中取出一只防水的牛皮囊袋,小心翼翼地在胡惟庸面前解开,从中抽出一沓银质灵符……

  首位黑袍修者嘴角勾起一抹邪魅弧度:“胡宗师,此乃五万枚灵晶,可在大明各大灵宝阁内兑换,无需记名便可使用。”

  “这是何意?”

  胡惟庸再度拧紧了双眉。

  领头的黑袍修者淡然一笑,将装有灵晶的储物袋置于榻旁:“胡宗师,您的一封密信,吾皇已细细研读完毕。这些年来,多亏您手下留情,在执掌宰辅之位时未曾切断与北境蛮族的灵材交流,我大明皇帝以及各部族皆对此感激不尽。”

  “明白了。”

  胡惟庸略显自得地轻笑一声。

  多年前。

  当他登上宰辅之位时,面临的最大困境便是诸多朝廷官员主张彻底切断北元的生存之路,要求严格管制乃至封锁边界灵材交易,如同曾经的海禁一般。

  然而,

  那时的胡惟庸力排众议,成功说服了朱元璋大帝继续维持与北境蛮族的灵材互通,正是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助那些居于草原之上的北元皇朝得以延续生机。

  不过,

  胡惟庸当初这么做,并非出于对北元的仁慈之心,实则为稳固自身官威。

  彼时,边境局势紧张,灵材交易日益收紧,而北元方面则加强对南方的掠夺行动,使得边境民众哀鸿遍野,自然也将矛头指向身为宰辅的胡惟庸。

  为此,胡惟庸决定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对待边界贸易,短期内确实缓和了边境冲突。也因此,不少百姓铭记他的恩德,甚至在家中为其设立供奉祠堂。

  类似这般兼顾长远利益的策略,胡惟庸实施过不止一次。

  直至近日,

  胡惟庸被迫逃离京城,思及昔日种种,便借此机会投桃报李,寻一条生路。

  果不其然,

  北元王庭并不愚钝,他们在收到密函之后,迅速派遣了一批精英秘谍,竟然在亲卫都尉府的眼皮子底下找到了胡惟庸。这其中,自然离不开他在密信中预先约定的追踪信号。

  “话不多言,何时启程北行?”

  胡惟庸询问道。

  他心中满腔愤慨——曾居高位,位极人臣,本以为能够安享太平,哪知却因一名少年修士的崛起,一切都化为泡影。甚至连huangdi亦不愿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冷酷无情地派出亲卫都尉府的高手前来追捕!

  逃亡途中,胡惟庸多方打探京城内外胡家及其他与他有过交往的人家的命运。

  汪广洋一家,已被连根拔除,整个家族即将面临屠戮之灾。

  据说,

  汪氏一族将在近几日内遭受灭门之祸。

  至于胡家,则更是凄惨,无论身处全国何处的胡姓族人,哪怕仅是稍有血脉牵连之人,均被一一拘捕。

  胡惟庸估测,依照huangdi下令捉拿的规模,恐怕会有上万名无辜之人受牵连,生无可望。

  令他困惑的是,

  以他对洪武大帝雷霆手段的了解,这些人很可能连过年都无法度过,但至今尚未见大规模处决的情形发生,这让他始终琢磨不透。

  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一度怀揣着huangdi暗中赦免自己的幻想。

  但他深知……

  与他有所感应者或许能够幸免于难,然则胡氏一门,注定难逃劫数!

  朱元璋!

  朱林!

  灭门之仇,犹如天地不容,凶狠决绝的胡惟庸又岂会任由朱元璋、朱林等人逍遥法外?


  (https://www.xxqianqian.com/3327/3327185/1111093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