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化学(三十) 海水


只奈何落花虽有意,流水却无情,他们倒是想接着提问,江思瑶却已经在颜料的海洋里沉沦到头昏脑胀,决定回归化学,醒醒脑子。

还好我家不强求我是个有艺术细菌的人,不然我会死在琴棋书画这些上。

有天赋的人是艺术细胞,我这种最多感染点不能用的艺术细菌,隔几天细菌都得在我身上死了。

好了回归正题,学化学才是我现在的归宿,才不是因为不懂颜色深浅,于是不溜号呢

咱继续分析海水哦,地球上很多水,这意味着什么呢走水路我们能到达更远的地方

“行吧,竟然是不懂吗”李世民想,这真是太可惜了。

但凡再被江思瑶深入熏陶点现代的思想,那么这时候他将会变成。

家人们谁懂,不了解艺术的人有难了。

还好现在依旧没到那种地步,俨然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然,李世民不是为了自己可惜,他只是个平平无奇地想要给长孙皇后送点化妆品的顾家好男人罢了。

和李二只惋惜、并不打算做点什么改变现在的局势不同,有人甚至已经在写小作文了。

别误会,不是什么写长篇大论试图让天书服从自己的意志,而是准备分享自己的经验,关于如何从零开始学书法,以及当个初入门的字画鉴赏家。

这人正是朱元璋。

“天书居然也有不懂的东西,俺分享点经验嘛,你们拦着我干什么”

明明是朱标在拦,但是朱元璋就像是脑子不清醒一样,把凶神恶煞一般的目光投向了另外几个儿子。

怎么说呢偏心是这样的,要不是朱家都是心大的人,高低得被朱元璋养歪,当然,已经养歪了。

毕竟,康熙是斗兽,朱元璋是养狼。

斗兽的,无论是哪只,只要有入场的资格,有活下来的底气,都有那争一争第一的野心。

养狼的,头狼不露颓势,其他狼自然会按兵不动,头狼一旦有所倦怠,就是争夺这位置的时候了。

朱元璋是个狠人,朱标也是,只可惜朱标死得太早,以至于后期朱元璋为了给还没成材的朱允炆铺路,干掉了自己不少老兄弟。

现在不需要,朱标不需要任何人替他铺路,他能安安稳稳当上皇帝,只不过,最大的阻碍是他自己的寿命。

这个问题,朱元璋和他的其他儿子、养子们看得比朱标可重多了,甚至连朱标的侄子侄女们都比他还关注他的身体。

和朱标现在大明“真实皇帝”待遇不同的,便是已知未来会当皇帝的朱棣,这待遇呢,也不算差,就是吧,比较废人。

朱元璋可是和太医好好沟通了关于调养身体的事情,特别是天书说了几次别的皇帝在皇位上过劳死、溺水、感冒、磕丹药的不同死法。

他就极其担心未来自己宝贝儿子会是这些死法中的一个,当皇帝都不着急,“缓称王”的朱元璋,在对儿子的安全问题上可着急。

过劳死的问题则是被朱元璋巧妙化解了,掌控欲极强的事业狂魔朱元璋,难得从自己的手里分出来了奏折。

交给他的其他儿子们,他和标儿一起批,其他成年的儿子一起,都是些不会影响大局的,但是出了事他们自己背。

朱棣作为“皇帝”,被两个哥哥压迫着多干了不少事,美其名曰“能者多劳”,以至于他近些时候,总有种找个时间找个地点,向所有人宣告自己是个废物的冲动。

哥哥们,当皇帝那是那个朱棣的事情,关我什么事哇大哥一日活着就是一日的太子,一日的皇帝,我是会挑战大哥权威的那种人吗

至于皇位上的如果不是大哥,我不信你们会不动手

朱棣骂骂咧咧,但是本着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生怕是平行世界的自己用什么肮脏手段让大哥出了意外,充满愧疚地多做了很多事。

可谓是正中朱元璋下怀了。

溺水问题,他把皇宫内的排水系统整个重做了,特地找的人才,在此之前,下暴雨,不少地方有被大雨淹没风险的紫禁城,变得焕然一新。别说下暴雨,真就海水倒灌,那也没辙,那种时候只能一起跑,能排的水,都不会变成地上的“河”。

而池塘也都变浅了,一开始的能泛舟的池塘,现在养个鱼都怕鱼进化出四条腿自己爬上来。

而感冒这些身体上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则是依靠天书解决的。

朱元璋不懂医术,但是他知道天书上的发言机会,得本人在场,最后一步发送肯定是得本人亲自确认的。

这就给了他一种分辨来人医术的手段,也给了他一个为儿子收集医师的可能性。

现在朱标身边已经跟了三个顶着大明第一神医称号的人了,原本是四个,但是另一位年老体弱,生病之后,虽然没死,但是称号掉了,变成了妙手回春。

来自父亲的爱实在是有些沉重的,如果不是时常有兄弟替自己开口要零花钱,还有父亲、母亲的私下接济,朱标是没办法,人在东宫,还养得起被父亲塞过来的人才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兄弟塞过来的,兄弟们年纪也长上来了,也有结亲了的,对财政方面也开始关心了。

就会时不时给他塞点钱,朱标想塞回去都没什么机会,只得经常宴请兄弟们吃饭。

毕竟,据他了解,自己这些兄弟也没怎么在朝堂上领活干,能大手大脚,要么是弟妹们持家有方,要么可别是吃弟妹的软饭再来转头养他,真就丢大脸。

老朱家的声誉会一败涂地的。

本来也没有这玩意,朱标属实担心了不该担心的东西。

不过,他制止自家老爹给天书推荐自己的学习经验,倒是有理由的,不完全是怕丢脸。

“天书未必是不懂,从她的话语和学习的状态看来,是不愁吃穿的。”

朱标用词还是比较收敛的,以朱元璋阅人无数的目光看,这妥妥的是纨绔子弟。

只能说比起那些五毒俱全的纨绔子弟来说,天书比较乖,没有学坏,只是家里有权有势于是不上进,而且似乎也没有人逼着她上进。

只读点书算上进吗

朱元璋觉得是不算的,他穷苦人出生,看多了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被父母送进私塾,但是根本不学习,在学堂里整日玩闹,偶尔看点杂书,和天书不说一模一样,也是有些相似了。

如果不是朱元璋看人还是有些能力的,她都怀疑是天书身边的人故意在把她往废了养了。

捧杀也是一种手段。

“多学点总没坏处的。”

朱元璋虽然这么说,但是作为一个限定版本慈父,也把自己刚刚打出来的长篇大论删掉。

“只可惜,还以为通过帮助天书弥补短板,得到一个体贴地给大明查漏补缺的机会。”

比如那清朝的交通,核心的东西一眼就能看出来,必定是和“蒸汽机”相关的,要是明朝也有个这样的辅助,怎么也多发展一段时间。

超越汉朝区区明制汉服算什么直接明服

作为开国皇帝的自尊心,朱元璋可是一点没少。

朱标和朱元璋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这个人是个白切黑,他笑着对自家老爹说,“能用上,但是呢不能是这样的偏说教意味的呀,爹。写得生动有趣些,到时候咱再让几位老师润色润色,可是得给那么多人看到的,一鸣惊人岂不更好”

换做是别人这么对着他指点江山,朱元璋已经在思考用什么方案才能让这个分不清形式的人明白,这江山谁说了算了。

但是是自己的宝贝儿子,还是活着的,不是天书里英年早逝的。

那自然是儿子说什么是什么,又不耽误自己的事情。

“行,老四,你记住俺刚写了什么了吗写一遍,找几个人挨个改改。”

哈,轮到我了,是吧

朱棣认命地应了一声“是”,这些天长兄为了安抚他,已经在应承要给他封王,甚至许诺了让他去海外自己称王,大明做他的后盾这种话了。

朱棣一方面感动地泪眼汪汪,一方面也不是没想过开疆拓土当大将军的事情。

任谁从小到大见识的都是自家爹、自己叔叔伯伯们战场上七进七出的英勇事迹,再结合现在看到的颓废、发福,看起来就没什么战斗力的中老年形象。

都会有种,我年轻力壮,我也能干出一番伟业的错觉,朱棣就有。

他们仨兄弟都是跟大哥打包票,以后会在大哥即位之后,当大哥的小棉袄、左右手的,但是实际上,背着大哥为了大将军、元帅的职位不知道斗殴多少次。

家里有大哥守着,不是正好便宜了他们这些兄弟吗

平行时空的自己也做过皇帝了,天书提起的次数也不算频繁,想来是没有干出多少大事的,还是当个元帅,有前途。

未来的永乐大帝,现在装了一肚子想当元帅的坏水,但是也只能乖乖当自己父亲的苦力。

可谓是很期待老哥上位了,也就是天书没有公布他爹朱元璋的寿命,不然朱棣就会知道。

阻碍他刀光剑影的征战沙场梦的,很有可能是自家的老父亲。

朱元璋别是第一个冲出去开拓疆土的,把别人的功劳争光。

江思瑶不知道自己将收到来自朱元璋的学习心得,不过就算收到,也会很开心的学一下。

那可是朱元璋的学字心得,从一爬字,自学成才到能当书法的程度。

这是一般的心得吗显然不是,这是葵花宝典

江思瑶还在美滋滋地安利水路。

陆地上的路有著名的,从汉朝被带起来的“丝绸之路”,但是海上丝绸之路更加重要啊宝贝们。

先秦的时候,我们华夏为了和外邦互通有无,便建立起来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三国开始发展,直到明朝都很繁盛。

永乐大帝安排的郑和下西洋,便是咱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和竟然有我的事情

永乐大帝朱棣这种时候,可以报一下朕的名字,,


  (https://www.xxqianqian.com/2997/2997070/1111107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